洛杉矶,全球化不仅见其利也见其弊


3537 阅读 | 0 评论 |

aerial view of cityscape at night

作为美国最繁忙的港口,在洛杉矶地区生活的华人不少都从事中美贸易相关的工作。但近来供应链的阻塞不仅仅已是这个圈子的热门议题,恐怕全美各地的居民都已经感受强烈。


从几年前川普上台,英国脱欧开始,人们担忧发达国家是不是要背弃全球化了?因为它们的选民越发认为,自己是本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受害者,正如赵婷在「无依之地」中刻画的那些「铁锈带」曾经的中产阶级那样。甚至当川普宣称要禁止微信,而中国政府早就禁止了一系列网站和应用程序时,人们惊呼是不是连自由而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都要过去了?


但这种种逆全球化的呼声,毕竟还只是从思潮和情绪出发的一些现象和政治反弹,人们将其称之为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或许还只是一些「主义」,或许还没有那么迫在眉睫。但停在洛杉矶港外的数十艘货轮,和堆积如山无处可放的货柜,是迫在眉睫的。


全球物流可能始于丝绸之路,可能始于大航海时代,但真正拉开全球化的序幕,仍要到70至80年代。无论是集装箱的发明,让从港口、轮船、起重机、仓储设施、卡车、火车,每个环节都彻底标准化,还是追求「零库存」的概念,让环环相扣的系统严丝合缝,流动速度极为高效。人类为此创建起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成为了全球化的引擎。


从此,海运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也让全球分工成为可能。消费者手上的大多数产品,都是「游历」各国而来。于是,呼啸而至的全球经济繁荣高涨,极为低廉的商品价格,让全世界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大势。毕竟没人不乐见各方共享增长红利。


然而疫情以来的供应链大混乱,才忽然让全世界意识到,全球化这个庞大系统其实相当脆弱。


从原材料地工厂防疫关闭开始,到各国通关清关程序混乱。原本每个环节扣得有多完美,如今的连锁反应就有多深远。苏伊士运河的一次搁浅,已经让一些人士呼吁加强中欧地区的铁路运输,以辅助确保贸易畅顺。但横跨太平洋的中美贸易和跨大西洋的欧美贸易似乎还没找到解法。


在疫情爆发约18个月后,全球航运仍深陷危机,假日购物季高峰迫在眉睫。但这似乎还只是开始,据丹麦海事顾问公司Sea Intelligence数据,半年后,货运壅塞情况将更加严重,全球近13%的货运力将因延误而受到牵制。


数十年来,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对全球化的警醒,原本大多针对其利益分配、对民主体制、社会福利、阶级分化等的反思。近年来,我们以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失业的工人,却万万没想到更早「掉链子」的是物流系统。抑或者,这本来就是逆全球化问题的映射之一。全球化虽然不会止步,但逆全球化不会只是历史长河中朝着相反方向激起的浪花一瞬即逝,而是造成浪花的河底巨石,将会一直存在,为种种破绽敲响警钟。


点赞(0) 打赏作者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