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的力量是我们人生的根本,所以在我开始分享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谈谈有关于我自身的一些过往。
我的大学生涯是在新西兰完成的,主修临床心理学,但是的目标就是想成为一名心理医生。但后来的人生变故,让我患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从而不得不终止了我的学习和深造。人生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把你打入深渊,当往往又会悄悄的在某一处给你开了扇新窗。疾病的折磨是痛苦的,所以想要寻找出口,改变命运,这是我对于“苦”体会和理解比较深刻的一次。“苦”就像是一颗奇妙的种子,因知“苦”而想要改变,只要想改变,窗户便会打开,阳光便会因此而透进来。
我选择的改变是学习中国术数,想更清楚的了解人生走向和未来,想掌握能改变环境能量的方法,因为我觉得只要能把控未来,便能打破恐惧,便可以无所不能,便能没有痛苦。
这股力量,来自于小我的自我保护,但不可否认它支撑着我完成了非常艰难的学习时光,
而我对于命运的反思,以及到后来内心获得真正的治愈,是在我对于上万张命盘的解读后完成的。就拿紫微斗数命理学来说,一张命盘中涵盖着人生十二宫,包括心理,事业,身体,子女,父母,财富,出行等与我们人生相关的所有的方面,(禄权科忌)的四化系统,代表着你的名气,社会地位,财禄,和人生可能发生一些的劫数方向,星曜符号有100多颗,天地人三盘的互动重迭,然后开始做出推算。这里面逻辑有点儿像数学的排列分析。
那为什么每个人呈现出来的人生轨迹会不一样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曜或者符号看成是一种能量场,那么人生的不同其实就是因为能量场的分布不同,组合的方式不同,所以轨迹不同。但是若我们视命盘为人生的写照的话,我们拥有的东西有分别吗?其实,没有分别。因为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生于哪里,你所能拥有的也就是十二宫的系统,100多颗星曜,权科禄忌的四化,每10年一变得大运,从生到死得过程。没有人会真正拥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就正如没有人会一直处于真正的黑暗一样。人生无论长短,其实都是一个心念造就的过程。这个才是命运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心念能造就命运?
命运的轨迹是能量场所碰撞出来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像我们看到的四季,感知到的时间,还有星象的运行。
那我们的心是怎样看待这些变化的呢?我们的心天性习惯于攀缘,而我们所攀的缘是什么呢?是外境。我们看到生命中的一些现象,我们会通过我们过往的一些经验,记忆,感知去评判感受。
当现象符合我们的喜好时,例如较好的财运,甜蜜的感情,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正在好运之中;而当我们遭遇人生挫折的时候,我们又会觉得自己在走霉运;我们的心便是这样随着无常的外境变化而起伏不定,患得患失,不得自在。
既然心的本性喜欢攀缘,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对我们的心进行控制呢?
心的四种转向
我们的心转向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这跟我们说的“境随心变”非常相似。只有当能自如的完成这种转向的时候,我们才不会被“痛苦”束缚,才能完成“痛苦”中的“心”的重建。
心的四种转向:由未来转向过去,由外界转向自己,由行动转向好奇,由实体转向缘起
由未来转向过去
“我们当下的问题、未来的问题,它们都是被过去所塑造的。心病所需要的心药,也是储存在过去的。“
但我们的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思考的是,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例如,我要不要离职?我要不要离婚?别人怎样了,我应该怎么做?在命理咨询的时候,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算命理师把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告诉你,并且告诉你可以规避的方法,当在大多数的时候,事情依旧会发生。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我的心,我们没有看到这个病根是在过去。
所以,当我们正在经历一些困惑时,我们并非着急想着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而是我们可以尝试停下来思考,我当下的麻烦,它对我而言重复了什么?意味着什么?他跟我过去的哪些经历有关?我曾经是如何应对的?
由外界转向自己
在心理学当中有个术语叫做【投射】,这个投射就是把内心当中的某些东西投射到外边去,把自己的想法当作是别人的想法。例如,“我当下很生气”,我们会觉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或是别人对我做了什么,导致了我很生气。
归因外界是很简单的,因为我们能看见,所以便于相信。但外界的现象不过是一种因缘和合的体现,我们用内心的感知系统去判定好坏。所以,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心所化现出来的。就像是一个胶卷影片,我们播放出去的是愤怒,我们自然就会看到愤怒,而当我们播放的是喜悦,我们就会看到喜悦。
所以,让心转向我们的内在,我们变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由行动转向好奇
我们可能都有听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行动力”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所提倡的。而在这样的一种训练下,我们的心便容易焦虑不安,因为我们总是想着“变“,想着”动“。
但是“变”和“动”有着其智慧之道。无论是《易经》还是《道德经》,都提倡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顺势而上,不急不躁。因为妄动本身,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于其着急要去快速做决定,我们倒是可以尝试对我们的情绪好奇。去看一看我究竟是怎么了?是什么让我不自在了?假如我们能完成这样的转向,或许在一份内心的清凉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从实体转向缘起
关于心理的感受,我们可能会用一些症状来表达。例如我很孤独,孤独是一种症状,但这种症状的本身并非是孤立存在的。我们需要从一个更复杂更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心理的痛苦和障碍。因为所有的心理症状,它都是根植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体验里,深深的镶嵌在我们的原生家庭以及家庭的整个系统里。
所以看到症状,让心转向到缘起很重要。
我们可以看看,
这个症状它什么时候出现的?
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
在出现之前你的生活里发生了什么?
当它出现之后,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深究一个症状,我们或许不可能马上对它进行一个非常深刻的刨析,但是至少我们知道它与我们过去的经历有关。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它抱有好奇,知道它的存在,并且愿意持续性的让心发生这种转向,在转向中去完成内心的自愈。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