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的独特面孔


3034 阅读 | 0 评论 |

Mike Winkelmann的“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今年以近7千万美元的成交价格坐上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的第三把交椅,刷新了数码艺术品的“天价纪录”。科技与艺术,两个曾经看起来“针锋相对”的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融合,相互成全,很多创作者也在以不同方式表达着这种破圈的交融。

1(头像).jpeg

艺术家马鸣

        马鸣是当下活跃在社交网络的先锋数字艺术家,她的主要创作方式跨越3D影像、交互性视觉以及动画装置,她发布的3D形象使用数量超过上亿人。在MCP平台最新创作的AR滤镜中,马鸣把自主设计的虚拟形象和新潮妆容的动态滤镜作为自我和公众对话的主要媒介,心怀好奇的互联网用户们纷纷成为艺术虚拟叙事的亲历者。

1(作品1).jpg

马鸣数字艺术作品

1(作品2).jpg

马鸣数字艺术作品

        MCP发布的MCPstudio AR创作工具,让创作者们通过3D场景编辑AR贴纸、设计妆容、脸型和特效,成为创作、传播和变现的立体创意平台,科技美学的价值正在超出人们预想。马鸣此次创作了五款AR滤镜,形成“福气精灵”系列,滤镜融合前沿的AR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由竹竹、茯茯、松松、䢎䢎、霓霓组成“祝福送给你”的俏皮谐音,让很多人带着“精灵好运”的趣味感受到数字与艺术这种跨领域的创作对于Z世代弥散的巨大吸引力。

        在采访中,马鸣表示对自己来说“交互”和“体验”感特别重要,而AR滤镜则扮演了连通交互体验的神奇画笔。“这是最快速、最广泛可以和大众互动的一种介质。玩乐,是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想给大家创造出一种放松的感觉和体验。”马鸣说,“和纯艺术相比,数字艺术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她认为,随着5G时代来临,即将出现XR(扩展现实)新技术——由计算机图形和可穿戴设备生成的所有真实和虚拟环境,将会使数字艺术的独特面孔愈加生动而鲜活。

点赞(0) 打赏作者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