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灵魂深处的探索


3862 阅读 | 0 评论 |

心理咨询会关注症状,比如症状是怎么来的,具体发生了什么,来访者和同类人的比较,为什么到现在才进一步咨询,症状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会减轻等等。

        咨询中咨询师往往都是围绕着症状,不断的深入下去,咨询师并不是简单的分析症状,而是尝试进一步理解症状,症状加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咨询师对于来访的症状进行各种假设,这种假设往往是理论和经验的结合,所谓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样的过程实际就是探索的过程。心理咨询师们交流的个案概念化,实际就是所谓的假设,这些假设不断地被证实或证伪,所以说心理咨询是艺术的科学。


        举了例子:来访者的症状总是渴望与人链接,不断地没有任何选择的寻求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一次次受伤,并且那些看起来比较虐自己的情感,觉得才足够吸引自己。如果深入来访的早年经历,会发现其与母亲的关系是匮乏的,早年的情感关系让其几乎活不下来,所以自我的部分可能是低自尊感,然后客体是一个被施虐、坏妈妈的印象的,对于来访这或许是一种创伤。所有的创伤性来访者,创伤性事件,这些都会激活那些痛苦的经历和体验。来访在情感关系模式中,就会被激活痛苦的经历,这也是部分情感关系中自杀者的部分可能存在的创伤情节。


很多所谓的症状一直重复,或许某种程度也是强迫性重复,所谓的强迫性重复是来访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会这样或者没有真正意义理解自己,所以咨询师需要看到来访者这样的模式到底起什么作用,来访和咨询师建立关系的方式或许即是他关系模式的呈现。而这部分关系模式,可能会涉及“创伤”。


 woman on bike reaching for man's hand behind her also on bike

       所谓的创伤最核心:无助,创伤会破坏来访控制感,当一个人没有控制感的时候,那么处于失控状态就像汽车没有司机一样,是非常危险的,随时面临生命的危险,也许就是一瞬间就可能掉入湖底,从而失去生命。
        

回到所谓的症状,往往会将症状与早年的创伤进行整合。

        本质上症状的消失是一种成长,也是意味着他内心可以接纳不同的冲突,这些冲突属于内心,即使这些冲突不能消失 ,他开始明白是自己的内心冲突,自己可以接纳这部分冲突,在人际互动中有了觉察和反思,开始减少所谓的“投射”,然后来访就开始所谓的整合。


心理咨询工作是整个精神工作,而不仅仅聚焦人格成熟,精神工作的提升或许才更重要,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常就会成为妈妈的角色,尤其在和青少年咨询中,很多咨询师会把青少年当成为心理上的“婴幼儿”,而这样的方式或许对于青少年适应和成长,或许是不利的。

        心理咨询中除了症状之外,其他都是可以谈的,任何来访者感兴趣的话题都是可以谈的,心理咨询的重要方式就是让来访在咨询中轻松愉悦,也就是“活过来”,就像来访对于某些游戏那种感兴趣的感觉。

        心理咨询像真的又不是真的,比如来访者表达愤怒不一定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来访因为生气直接和别人打架,这叫付诸行动,看起来愤怒出去了,可是问题对方可能也会打过来,对于来访可能是伤害,同时来访也缺乏涵容,就是无法忍受自己的愤怒,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处理情绪。

        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会提供游戏空间,比如沙盘等,让来访呈现冲突,然后引导来访觉察和理解。对于来访而言,咨询需要涵养,需要成长,需要活过来。


        事实上咨询师就是不断精进和学习的过程,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深感自己某程度的浅薄和无知,不断的觉察和反思以及个人成长,才能够的确适应这个职业的发展,比如需要听来访者说什么,他是如何说的,他有哪些信息没有说,他讲话是我们建立关系的方式。比如:喜欢讲话,那么小时候他别喜欢讲话,不能忍受不讲话,来访很努力的提供材料,或许担心,如果自己不讲话,咨询师会怪罪自己,自己可能会让咨询师失望之类的;或许不停的说话是一种焦虑情绪的表达。


        心理咨询或许是一种矫正性体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看书不能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毕竟看书的体验和真实的空间还是有很大区别。

点赞(1) 打赏作者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