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轨、没家暴、没丧偶育儿,我的婚姻还是走不下去了


小毛 4735 阅读 | 2 评论 |

上周,一位许久没联系的老友发来信息,说最近愈发觉得继续维持婚姻像是自我麻痹转眼人到中年,发现身边朋友、同学的婚姻纷纷遭遇坎坷,已经离了的、正准备离的、纠结要不要离的,真的不少。

有趣的是,给这些曾经甜蜜的婚姻关系造成致命打击的,并没有出轨、家暴、婆媳关系、丧偶式育儿等典型的“高杀伤力”原因,大家提到更多的是:


  • “已经看不见彼此了”;
  • “她/他已经不在我的世界了”;
  • “没有和对方分享的欲望了”;
  • ......

 

你的婚姻关系中,有同样的问题吗?果仁妈也曾被这种婚姻里的那些“看不见”、“走不进”、“沟不通”,深深困扰着。

今天的文,想来聊聊,
那些婚姻关系中的“看不见”,以及如何努力,才能看见彼此。



婚姻里这4种“看不见”

最让人煎熬


第一种“看不见”,通常由双方兴趣爱好不同,价值观差异引起。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队友和你大谈特谈台海关系,而你却只想和对方商量一下明天去哪家餐厅吃饭?或者,你激动地和对方分享刚看到的一篇影评,对方却兴趣缺缺,刷着手机听得心不在焉.......


久而久之,两个人越来越没话说,越来来不想聊天,更别提什么共鸣感、亲密感。


 


第二种“看不见”,由夫妻双方对“婚姻贡献程度”认知的不同引发。


你会觉得队友对婚姻贡献程度低吗?你们会因此争执吗?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男性对身为全职妈妈的妻子的“看不见”。譬如王力宏之于李靓蕾,虽然这事似乎到现在仍扑朔迷离,但王对李的忽视却是肉眼可见的。

 

若女主外、男主内,也很容易陷入“看不见对方”的困境。我的一位好友,先生因一些原因失业在家3年后,她们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她说:


“我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没有工作而离婚,只是时间久了,我们似乎都看不到对方对这段婚姻的付出了。很难沟通,也无法走进彼此的世界。”

 


第三种“看不见”,是由于夫妻双方中一方或双方不善沟通,或不愿面对矛盾,逃避沟通造成的。


比如我和先生。先生面对任何矛盾冲突的解决方式都是“自我消化”,他希望在夫妻关系出问题时,我能和他采取同样的做法。用他的话讲:“我调节好了,你自己好好消化一下,这件事过去了,就没必要沟通了吧”。


这种时候我会感到相当孤独,仿佛两人一起学游泳遇到呛水,对方拍拍你的肩说:“我学会了,先游走了,你再多练会儿吧!”然后上岸,连一个救生圈都没有扔给你。

 

这样的小事或许微不足道,但积累起来却会造成不可弥合的裂隙。因为没有任何一对伴侣能做到100%了解对方,何况婚姻本就磕磕绊绊,不靠坦诚沟通,又如何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继而充分磨合呢?

 



第四种“看不见”,常常是渐进式发展起来的。


一开始琴瑟和鸣、相携相伴,但随着其中一方的进步,两人对自我发展,对家庭未来,对子女教育的想法变得越来越不同。对方在自己眼中变得越来越不值得被看见,于是渐行渐远。就像比尔盖茨和妻子在离婚声明中写的:“这段婚姻不再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彼此”。


不管他们离婚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但亲密关系中一方跟不上另一方步伐,或者不想跟上,确实会让双方都觉得疲惫不堪。


 

我的另一位朋友,和先生结婚多年,在外人看来男帅女靓,且家境殷实、儿女双全,创业之路也顺风顺水,可她却经常和我谈起对婚姻的惶恐和对先生的失望。


她说:“创业这几年,我越来越看不见那个他了。以前他敢闯敢干、拼劲十足,现在他却固步自封、在功劳簿上躺平” 。



“看不见”对方,

为啥对亲密关系伤害这么大?


生而为人,“被他人看见”是我们的基本需求。即使你个性独立,不习惯依赖他人,或者坚持单身主义,也依然需要和他人建立一定的情感连接,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


“被看见”正是建立这些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因为“被看见”代表被关注、被理解、被尊重、继而才可能被陪伴、被欣赏,以及被爱。这一点被心理学家Branden称为“心理可视性”。


Branden在其所著的《罗曼蒂克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以“心理可视”为基础建立两性之爱,是一个证实我们存在的机会。同时他还指出,心理可视对友谊同样重要,可视性越高,这段友谊的价值越大[1]


 

为什么现代婚姻关系中越来越需要“被看见”


婚姻制度建立之初,主要目标是保护财产以及合法养育后代。然而,对现代人来说,这两个目标并不一定需要在婚姻中才能实现。因此,现代人对婚姻所能提供的情感价值,要求就越来越高。

 

我们渴望另一半不仅是共同赚钱养家的伙伴,还是相互尊重、信任,并愿意彼此分享的亲密爱人,他们甚至能看见我们身上连自己也未曾发现的部分。这样的亲密关系,能带给人充分的自我肯定和持续的力量感。


如果我们无法被伴侣“看见”,在对方言行举止中根本看不到自己被欣赏、被认可的痕迹,这种信任感、分享欲以及自我在婚姻中的价值感,就会被大大削弱——


  • 当用尽心思终于约到了心仪已久的餐厅,想要庆祝纪念日,对方却说“整这些形式”有啥用;

  • 当忙碌一天收拾家务、做了一大桌菜,对方却只因为吃饭时孩子哭闹就埋怨你“天天在家呆着也管不好孩子”;

  • 当工作上遭遇挫折、教育孩子感到心力交瘁,伴侣不为所动,只让你反思自己的问题;

  • …… 


这些时刻会我们觉得,那个真实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自我在对方眼中逐渐消失,甚至彼此只是作为维系婚姻关系的“工具人”而存在。


 

想起《再见爱人》里已经离婚的郭柯宇和章贺,和正在离婚冷静期的王秋雨和朱雅琼。这两对夫妻所经历的都是典型的“看不见”婚姻。


不同的是,郭和章是因为个性、爱好、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而“看不见”彼此。他们坦言:“我的世界他/她进不来,他/她的世界我也不想去”。


?再见爱人》剧照


王和朱则是因为彼此对婚姻的期待不同、对爱和付出的定义不同、对家庭生活和未来规划的不同而“看不见”。于是朱成为了不断追逐在王身后“求关注”的妻子,王成为了已经拼命为家付出却被认为“冷酷无情”的丈夫。


?《再见爱人》剧照


你看,婚姻里若长久“看不见”对方,最终深深的孤独感往往会导致彼此放弃。



如果还想“看得见”,

可以做哪些努力?


分开固然是一种选择,但也并不轻松。如果还想为亲密关系做一些努力,想要尝试“看见”彼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去努力。



1、试着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哪怕就一次


我住院期间遇到过一对夫妻,是中年人里少见的恩爱甜蜜。其实这对夫妻差异不小,妻子是典型的上海娇小姐,丈夫是标准北京老爷们儿,二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妻子说, 他们的相处秘诀就是,哪怕平时各忙各的,但一个月里至少有一天要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

 

妻子会在丈夫下厨那天,跟在他身边听他炫耀厨艺,拍下他炒菜时的背影和菜肴发个朋友圈,配文从相识相恋说到柴米油盐,感慨几十年婚姻不易。丈夫每个月会有一天陪妻子去看话剧、喝咖啡,哪怕他对话剧内容完全无感,也会称赞妻子优雅漂亮,说自己当司机也赏心悦目。

 

你看,其实这样的时刻不需太多,只要我们在那一刻能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就是在表达:我看见了那个真实的你,并因为你是你而关注你、欣赏你,无论我们做的事我是否感兴趣

 


2、再尝试沟通一下,哪怕吵架也很有用


当我们发觉自己长久没被对方“看见”时,难免失望。但如果还想为这段关系努力,就要再尝试沟通一下,这可能需要你鼓起勇气,你们或许会争吵,沟通结果也可能不尽人意。但只要沟通,就是有意义的,哪怕吵架也很有用。

 

最近一位朋友说,她和先生吵架吵得越来越有效率了。在双方情绪都激动的情况下,大家反而很容易丢掉面具,抛出最真实的委屈不甘、需求想法。只要能在吵架后及时复盘双方对话,往往能找到改善关系的关键节点。


想想也对,比起平日对话里略带修饰的辞不达意,吵架时的单刀直入的确效率更高。

 

当然,这不意味着吵架是唯一的沟通方式。只是想告诉大家,当你们彼此看不见、走不进时,若想继续沟通就需要有勇有谋,别怕冲突。找到适合你们的方式,无论是坦诚的吵架,还是杯酒吐真言,都可以。



3、在要求别人看见你之前,先学着看见自己


我们要求对方“看见”自己,是因为我们对对方怀有爱意和期待,所以才想被理解、被关怀、被肯定。但在这之前,先学着自己看见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看到了自己的美好和不堪,看到自己内心隐藏起来的不安和需要,你会发现那个真实的自己。对这个自己报以温柔接纳的态度,不仅有助于对抗婚姻里的孤独感,也有助于对方看到真实的你。

 

而且,当你从“要求对方看见自己”,转变为“尝试自己看见自己”,实际是给了亲密关系一个喘息的机会。此时你可以暂时从“双方”关系中抽离出来,站在第三方立场,更冷静、不带偏见的审视对方行为举止所表达的含义。


有位朋友说,从前丈夫沉迷游戏不听她倾诉,这一点让她相当失望。但最近她尝试将抱怨丈夫的时间拿来看电影、学习美妆知识、制作手帐后发现,自己做这些事获得的快乐,和丈夫打游戏获得的快乐,并没有本质差别。


加上丈夫并无其他不良嗜好,何必再苛责对方?某天丈夫在刷手机的间隙里忽然头也不抬地说:“我要送你一个很好的卷发棒!”


那一刻她从电影情节里回过神来,接收到这份爱意,觉得轻松又温暖。

 

总之,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亲密关系里持续看到真实的自己,也让对方有机会看到真实的我们,让真诚的爱产生共鸣。

点赞(1) 打赏作者

共有 2 条评论

By櫻花妹LINEyet86 | 1月前

結婚那麽痛苦 結婚又要離婚 還不如找我 我不會讓你有這種煩惱

Reply
By櫻花妹LINEyet86 | 1月前

寫的很好 感謝分享

Reply